克日,长沙涉外旅游职业中专小编看到关于一则“职校生进清华当老师”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新闻的主角王佐是一名大专结业生,凭借在机电一体化上的富厚履历,被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聘请做实训指导教师。
差别类型的教育有差别的办学定位,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造就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这自己没有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位职校结业生能够走进清华大学做教师确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因为稀少,所以新鲜。不外这样的新闻引发烧议,尤其是许多人把它冠以所谓“逆袭”名号,其实隐含的是另一种思维:职校生结业就是做工人,大学生尤其是名校大学生的未来才应该是当工程师、大学老师。
无独占偶,中国人民大学一名2010届本科结业生“回炉”读高职的报道,最近也在网络上热传。只管人大方面已经表现,该校2010届全日制本科生中并无该生,但大学生重读高职的现象近年来时有可见,此前也有过类似报道。虽然,技术型人才逐渐受到重视令人欣慰,但此类新闻不时泛起且能引起惊动和媒体的轮替报道,实际上恰恰讲明我们的社会还远没有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职校生低人一等的错误看法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依然根深蒂固。
长沙涉外旅游职业中专小编认为学习的本质应该是自我追求和提升的历程,谁说本科生就不能再去读高职,谁说职校生就不能去教本科生?为何本科生读高职就是“回炉”,职校生教大学生就是“逆袭”?正如新闻主角王佐自己所说:“术业有专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方面我力争学到最深入、教得最详尽。”造就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优秀的职校结业生未必不比普通硕士、博士结业生更有优势。轻视职校生不光降低了年轻人对职教的热情,也容易动摇职业学校对办学定位的坚持,客观上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康健生长。
社会需要差别类型的人才,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应该既重视研究型人才,也重视技术型人才。据长沙涉外旅游职业中专小编相识,在西方蓬勃国家,技术人才就很受接待,社会待遇和职位并不比普通大学生差。其实这些国家多数也很重视职业教育,许多年轻人高中结业后选择职业教育而非本科,或者在本科结业后再去读职业课程。选择何种教育更多取决于小我私家兴趣和就业需求,而不是简朴追求学历条理。
职校和大学,是办学条理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办学类型的区别。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优势,每所学校都能造就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不行否认,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现象依然存在。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许多用人单元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水涨船高,甚至到了荒唐的田地。招环卫工也要硕士,守卫处进人要求博士,这些“奇葩”的要求背后无不有学历崇敬的影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职校结业生走上清华讲台能成为现实,说明这所世界名校的用人看法又一次走在了社会前列。
“中国制造2025”已经作为国家战略落地实施,重视技术人才将成为一定趋势。只有全社会实时更新看法,真正客观、科学地看待人才、使用人才,职业教育才会逐渐深入人心,技术人才才会在更多高条理平台上缔造价值、孝敬气力。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zajsjf.com
Copyright © 2009-2022 www.zajsjf.com. 华体会体育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ICP备79039124号-2